今天,98跑邀请中国著名男子1500米运动员,现男子1500米全国纪录(3分36秒49)保持者,2002釜山亚运会男子1500米亚军,中国男子1500米国内比赛“金满贯”,多次夺得男子800米、1500米、5000米全国冠军的中国石油大学总教练窦兆波老师,结合他多年在国家队、山东队的训练、比赛和执教经验,和谈一谈1500米运动训练和竞赛。
项目特征:窦老师认为作为中长跑最难跑的项目。1500米更像中长跑项目中的“全能”项目,其项目特征既有800米的速度和耐乳酸特征,也有5000米非常看重的速度耐力特点。换句话说,“练”好800米,“跑”好5000米,才能“比”好1500米。
训练理念:谈到1500米训练理念。窦老师认为突破专项思维,拖垮副项发展,方能跑的更快。我在1998年进入山东省队时的考核项目,不是主项1500米,而是更长距离的10000米。我相信在尹老师眼里,我的1500米运动特点已经过关,他是想看看我在长距离项目上的潜能。最终,我的10000米考核成绩是:30分18秒(胶鞋)。
1998年进入山东队后,尹老师给我的项目定位是主项1500米、副项800米和5000米。三个不同的项目,三种不同的训练思路,让我的绝对速度能力、速度耐力、耐乳酸能力得到均衡发展。1999年赛季,首次代表山东队参加全国田径大奖赛,夺得男子1500米、5000米两枚金牌。随后,尹老师又让我参加800米项目的比赛,接连拿下2003中日田径对抗赛800米冠军以及2002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800米亚军。
两个副项的频繁切换,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全面提升主项1500米水平。从而帮助我在2002赛季,夺得釜山亚运会夺得男子1500米银牌、5000米第五名,2003赛季打破男子1500米国家纪录。2004赛季参加了雅典奥运会,2005赛季拿下全运会男子1500米金牌。
因此,我认为1500米训练理念:第一,基于1500米项目特征背景下,不断提升运动员有氧耐力水平是根本。比如:作为1500米运动员,我的万米训练水平已经具备打开29分。
第二,基于1500米比赛特征(速度和耐力并存)背景下,重视速度训练和速度耐力训练是关键。我的800米PB1分48秒,5000米PB13分49秒。所以,对于从事1500米专业训练的运动员,一定要重视绝对速度、有氧耐力和速度耐力的全面发展。
训练计划:关于训练计划,窦老师谈到自己在做运动员时期,训练计划分为多年(如: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周期)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和季度训练计划,以及周期训练计划和赛前训练计划。
本次分享的训练计划为周期训练计划,训练目标是通过4周系统训练+2周赛前控制,全力准备一场1500米比赛,如果没有比赛,大家可以进行1500米专项测验。
特别提示:本训练计划主要是针对从事中长跑专业训练的运动员,训练负荷比较大。青少年运动员、高考体育特长生以及大众爱好者,在参考训练计划时,应根据自己的运动能力以及比赛目标,在运动负荷上进行调整。本训练仅供大家做训练参考!
1500米技战术运用:窦老师认为过硬的专项能力是科学实现技战术最有力的保障,运动水平不行,再好的技战术也无法在比赛中实现,这一点不仅仅是针对1500米项目,其他中长跑项目也是如此。
那么,作为1500米主项的运动员,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技战术?如何在比赛中合理运用技战术?曾参加过2004雅典奥运会、2002釜山亚运会等国际比赛经历的窦老师,从不同的视角解读1500米技战术运用。
首先,窦老师认为运动员要对不同的中长跑项目技战术特点和项目特征有足够的认识和理解。比如:认识到1500米和10000米两个项目在训练理念和比赛特征等方面的不同,运动员才能更好地选择“领跑”、“跟跑”以及“加速”时机。
其次,优秀的运动员不仅要理性评估自己的运动能力和比赛特点,也要对主要竞争对手的运动能力和技战术特点了如指掌。
第三,任何技战术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运动员要根据场上形势的变化及对手的状态,灵活使用技战术。基于以上基本观点的认识,我再来谈谈1500米项目的技战术。
大部分竞技体育项目,到了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重要比赛时,重“名次”,轻“成绩”的比赛策略,已成为教练员、运动员唯一的选择。特别是举国体制下的中国竞技体育,全运会金牌在运动员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因此,全运会的中长跑比赛依然是“名次”重于“成绩”。
此外,作为中跑项目,1500米在国内外大赛中,至少也要跑2枪。那么,也就意味着运动员在预赛、半决赛中,并非会全力去跑,更多的时候以晋级下一轮为目的。比如:当一场1500米预赛或半决赛,以小组前3直接晋级下一轮,或者是一场1500米决赛时,这场比赛基本就变成跑“名次”的比赛, “跑法”会变得相对保守。
特别是对于速度好的运动员,肯定不愿意主动“领跑”,甚至会故意压住速度。通常,他们会选择一个较佳的跟跑位置(比如:前四),从而在最后时刻发挥自己速度上的优势,取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当然,对于绝对速度不占优势的运动员(本人的绝对速度就很一般),要想在这场跑“名次”的比赛中脱颖而出,至少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第一,评估本组对手的运动能力(耐力水平、速度水平等),决定上前领跑的时机和领跑配速等;第二,绝对不能与速度好的对手拼最后冲刺;第三,积极主动领跑(领跑的距离取决于本组对手能力和自身能力能否领到底)。
比如:在一些不是非常重要的跑“名次”比赛中(比如:全国田径大奖赛等),本人喜欢在500米~600米处,开始采取(每圈59~60秒)领跑到底的战术。2000~2003期间的全国田径锦标赛,全国大奖赛等比赛,基本都是采取此跑法,成绩稳定在3分43~45秒左右,并连续四次夺得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1500米金牌。
当然,遇到重要比赛(比如:全运会),为了提升成功率,会加点保险,通常会在比赛最后500米~600米左右上前领跑,这时候领跑的速度一定要保持越跑越快,而不是越跑越慢。2005全运会男子1500米决赛,本人就是在最后500米左右,开始加速上前,冲到第一位,把速度带得越来越快,从而实现全国纪录、全运会、全锦赛、全国冠军赛男子1500米国内比赛“大满贯”。
总而言之,跑“名次”的比赛,绝对速度好的运动员占有一定的心理优势,这部分人更希望比赛速度越慢越好,他们需要做的就是选择一个较理想的跟跑位置。
相反,绝对速度一般的运动员,要想取得比赛的胜利,除了在日常训练中加强自己的耐力训练和速度耐力训练,还要提前布局自己领跑的策略,因为只有在冲刺前拖垮对手,才有可能赢得比赛。
相对于跑“名次”的比赛,大家都在算计各自的跑法, 跑“成绩”的比赛,运动员就没有那么特别紧张。现如今,许多高水平国际比赛,组委会特意安排了分段兔子,来帮助运动员创造好成绩,运动员跑起来会更加轻松和兴奋,技战术也变得更加简单。说白了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把速度带起来。
如果组委会没有安排兔子,运动员在跑“成绩”的比赛中,可以采取独自领跑,也可以和对手约定相互领跑,更可以利用团队打配合。比如:本人当初参加全国比赛时,我们山东队队友之间经常会采取相互领跑的策略,促进彼此都能跑出一个好成绩。
在近几年的国内比赛中,我们也会经常看到刘德助、谢冬生、奚枭横等人在一些需要跑出好成绩和冲击全国纪录的比赛中,也会经常采取相互领跑的技战术,从而共同跑出一个好成绩。
因此,对于跑“成绩”的比赛,运动员只需要做好以下三点。第一,自信,果断。当这场比赛决定自己领跑的时候,就要坚决执行,不要因为对手的变化,影响到自己的节奏。第二,根据自己的竞技状态选择领跑时机,加速时机及分段配速等。第三,创造一切跑出好成绩的条件。比如:与同组对手打配合,队友之间互帮互助等。
最后,针对1500米专项训练与比赛,窦老师以自己多年在国家队,山东省队训练和比赛的亲身经历,解释了“兼项”的重要性。窦老师认为兼项,有利于提升“专项”全面发展。
同时,窦老师认为兼项不仅能够帮助运动员阅读不同项目的技战术运用,还能促进训练理念的不断创新。比如:为了跑好800米比赛,就需要在核心力量和速度训练上花费一定的功夫。为了赢下5000米比赛,就必须得重视有氧训练和速度耐力的培养。通过,不同训练理念之间的相互碰撞,全面提升主项1500米比赛能力。
因此,窦老师建议当中长跑运动员进入职业生涯阶段,比赛中可以专注于自己最强的主项,但是在训练过程中,不要只专注一个项目的训练理念。特别对针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唯有注重速度、耐力、力量等各个能力的全面培养,才能真正培养出综合能力更加突出的优秀中长跑运动员。否则,最多只能进入高水平运动员行列,很难成为最顶尖的运动员。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